科普信息网

绿色发展正当时 地产行业减碳需协同推进

发布时间:2023-06-15 16:46:12 来源:中国网商务 责任编辑:caobo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明确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系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有专家预见,未来几十年,绿色低碳转型将嵌入所有经济活动的内核,成为投资、生产、消费和流通等决策的核心逻辑。

在从不可持续的资源高度依赖型,转向以技术创新推动的可持续发展型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正在酝酿一场系统性的深刻变革。对于经济微观体而言,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下一步,如何找到合适自己的绿色发展之路才是更为关键的课题。

绿色转型有例可循,全球经验带来中国启示


(资料图片)

放眼国际,世界多国同样将绿色定为发展的核心方向,并贡献有丰富的碳达峰碳中和探索经验。以英国——西方国家最早实现碳达峰的国家为例,2008年便颁布了全球首个确立净零排放目标的法律及全球首个碳中和规范,该法规一方面通过限制高碳排放行业发展来降低碳消费量,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发展低碳生产技术。

从这些国家的经验来看,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立法保障、能源结构调整、低碳技术研发这三点措施,而后两点的执行主体,更多在于企业。因此,我们可以从一些国际企业上找寻成功的减碳经验。

例如,作为能源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专家的施耐德电气,早在2002年就将可持续纳入公司核心战略,并将可持续融入业务经营的方方面面。针对气候变化挑战,施耐德电气还作出长期承诺:到2025年和2030年,分别实现公司自身运营层面的碳中和及“零碳就绪”;预计到2040年和2050年,分别实现端到端供应链的碳中和及净零碳排放。

除了自身践行绿色发展,减碳领导企业往往还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政府共同减碳,构建减碳生态圈。例如,施耐德电气与柏林政府合作打造了欧洲首个零碳园区,欧瑞府园区拥有大量的实验建筑、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的园区,通过采纳施耐德电气完整的碳中和解决方案,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节能减碳与数字化。园区80%至95%的能源从可再生能源中获得,提前实现了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2050年二氧化碳减排的气候保护目标。

中国作为施耐德电气的重要市场,我们在这里也可以看到施耐德电气绿色低碳行动的印记: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拥有17家“零碳工厂”,15家工信部“绿色工厂”和12家“碳中和”工厂,充分印证其助力产业绿色发展的丰富经验和能力。

转型中的地产行业,减碳成为重要命题

聚焦中国减碳,要实现双碳目标,一个难以规避的重要领域就是地产及建筑行业。据行业公开数据显示,房地产行业碳排放占了中国碳排放量的40%。作为一个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房地产的减碳与绿色转型对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事实上,目前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绿色转型处于参差不齐的阶段。在与房企伙伴共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施耐德电气也有着诸多观察。施耐德电气智能家居业务部住宅行业市场总监蒋冬筠表示:“部分房企多年前便瞄准绿色建筑领域并先行入局,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实现减碳与业务双赢,继续强化优势;同时也有更多房企虽然已经开始关注绿色双碳,但尚未形成清晰可执行的碳中和路线图。”

深耕中国房地产行业三十余年,施耐德电气在地产行业针对不同业态都提供过诸多具借鉴意义的案例参考。无论是商业地产、高端文旅地产或是智慧园区,施耐德电气都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为客户打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中。

如今,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化落实,房企面临的绿色转型挑战和需求也在改变。

住建部近期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意味着绿色建筑的准入门槛越发规范并有所提升。绿色转型具体细化至房企内部,如何统筹设计、开发、建设、运营等不同部门系统性应对减碳工作,都成为需要探讨的方面。

在这种形式下,摸清地产行业现状,找到房企绿色转型的痛点,成为了专业机构的关注点。不久前,中国房地产报和中国城市与区域治理研究院宣布联合启动“2023绿色地产行——中国绿色建筑双碳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力走访调研交流会”活动。由众多专家组成的调研团,将走访绿色转型方面的典型企业,基于房地产企业在绿色低碳方面的发展现状,通过座谈汇报、相关专家演讲、互动讨论等形式,为房地产企业提供包括在绿色产品、低碳转型、ESG表现提升等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及解决方案。

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施耐德电气将作为企业专家代表参与走访。蒋冬筠认为:“调研项目的推出恰逢其时,一方面,通过走访以及倾听企业对自身绿色发展情况的自述,调研团可以了解不同企业值得借鉴的绿色发展成果、以及各自遇到的问题挑战;另一方面,调研团成员涉及权威媒体、研究院、行业机构、数字化转型专家等多领域专家,能够从不同维度为企业提供支持和解决方案。”

毫无疑问,绿色正在成为当下及未来发展的重要色调。无论从全球经验还是中国实践来看,企业在绿色发展这个长期议题中都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未来,各行企业的联动探索、外部专家的专业赋能,都势必成为中国低碳之路的重要组成。

标签:

上一篇:环球通讯!巴菲特的日本商社投资飙升至170亿美元 不到三年涨近两倍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闻排行